金年会app“做到一体化诊疗智能医疗设备如何改善疾病预防策略,让诊断和治疗有更好智能医疗设备如何改善疾病预防策略的顺延度与一致性,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这需要进行体系性智能医疗设备如何改善疾病预防策略的变革。”
践行时代诺言,谱写高质华章,12月28日晚,“2022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思与行——诊疗一体化建设新思路”线上会议顺利开播智能医疗设备如何改善疾病预防策略!本次会议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诺华制药公益支持。
作为大型公立医院,围绕专科疾病“诊疗一体化”开展全病程管理、科学转诊、临床科研、人才培养等方向的探索与提升是管理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业界致力于推动肿瘤规范化诊疗的多学科、全周期、全程管理,一体化的诊疗和管理模式,这必将对智能医疗设备如何改善疾病预防策略我国肿瘤防治和医疗服务带来巨大变化。直播会议开场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宋玉琴进行致辞和演讲环节精彩主持!
祝延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科技创新成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科研处处长祝延红在直播会议上表示,医学科技创新范式不断演进,响应上海市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政策号召,医院近年致力于搭建高水平的研究创新平台,组建多学科科研创新团队。
2022年11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获建上海市首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这也进一步坚定了医院“振头、强体、展两翼”的总体发展战略,其中“两翼”为互联网医院和临床研究院。以打造临床问题为导向的转化研究支撑平台为主体思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院主要包括了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疑难疾病精准研究中心、临床实验与循证研究中心、医研企融合创新示范基地、临床样本资源中心。其中临床实验与循证研究中心累计获批院级以上项目150余项;医企融合创新示范基地自2020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迄今已入驻合作单位20余家。在医工交叉、跨界合作方面,医院获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有11项。医院最新还获得国家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心揭榜挂帅单位。
祝处长表示,当前医院科研创新工作面临的主要瓶颈仍然在于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也就是既熟悉临床、懂科研的人才缺乏。
韩邦旻:前列腺癌治疗的新希望-放射配体疗法
同样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医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韩邦旻在会议上从三方面展开分享了前列腺癌诊治的现状及创新疗法的临床试验成效。
众人之忧: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与疾病负担;治疗新宠:放射配体疗法(177Lu-PSMA-617)治疗前列腺癌的新思路;未来已来:放射配体疗法(177Lu-PSMA-617)研究进展及获批现状这是他演讲的三大主题。
韩主任介绍,中国初诊前列腺患者中,54%的患者已经发生远处转移,远处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2.3%。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和防治有三大差别:其一,绝大部分患者是在有了相关症状后才就诊;其二,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其三,内分泌治疗仍是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仍然存在未满足的需求,需要更多的治疗手段延长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
最近,靶向PSMA的放射性配体疗法(177Lu-PSMA-617)用于治疗已接受AR通路抑制剂和基于紫杉类化疗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VISION研究,显示可以明显延长生存期,成为转移性前列腺癌治疗一款创新的核素治疗手段,也是首款FDA批准治疗前列腺癌金年会客户端(mCRPC)患者的靶向放射配体疗法,
目前,177Lu-PSMA-617已在全球多地获批上市,在中国用于治疗mHSPC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已经启动金年会官网,需要多学科合力加速研发,尽早为中国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宋少莉:创新引领 开创核医学发展新时代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宋少莉的演讲从核医学推动分子影像学发展、PSMA PET诊断的优势和指南推荐以及PSMA PET诊治新进展三方面展开。
宋主任介绍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于2020年3月31日-2020年4月30日组织开展了全国核医学普查的学科基本信息:全国从事相关核医学工作科室 1148个,较2017年增加了23.8%,设立门诊的单位 654个(占57%),具有核素治疗病房的340个(占29.6%),开展正电子显像的430个(占37.5%)(PET.PET/CT.PET/MR),开展单光子显像的 754个(占65.7%)(SPECTSPECT/CT)。
与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分子影像技术优势明显,能够实现对病变的早期评价,重点体现在“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的分子影像设备主要为融合影像设备,如PET-CT和PET-MRI等。当临床上发现患者存在异常改变时,通过分子影像检查便可以“一箭双雕”,即只进行一次检查,便能通过分子影像与解剖影像的优势互补,实现准确诊断。
分子影像早期监测肿瘤治疗疗效的方法学及机制研究是宋主任的重要研究方向,她带领团队通过对PSMA分子结构的优化修饰,合成了亲和力更高、更适合肿瘤探测的全新PSMA分子探针,形成了中国原创的专利技术,同时,PSMA SPECT/CT技术的推广也为广大前列腺癌患者的精准诊疗带来福音。
讨论环节:诊疗一体化如何稳步推进
1. 医院在推进诊疗一体化建设方面,有哪些经验和体会?
2. 从推动诊疗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医院在医疗服务项目和定价上有哪些经验和考虑?
直播会议讨论环节由江苏省人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柴怡进行主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科研处处长贾淑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研处处长宋振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朱正飞、江苏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朱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赵昊共五位专家围绕上述两大问题展开了讨论。
贾淑芹处长表示,在公立医院科研创新体系和平台建设方面,上海等地区的医院同行给了全国兄弟医院很好的参考与指引,今天会议上专家提到的临床PI制,破除“两张皮”,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点发力之处。核医学发展领域,在供应链领域存在着“卡脖子”的环节,如何解决,如何更好地技术下沉,让技术可以在更多的医院落地应用,是否涉及监管、场地、体制等限制,期待有更多的讨论和经验分享。她还介绍,北大肿瘤医院在核医学应用的探针、靶向治疗药物等方面都有多项原创成果转化。
宋振举处长表示,临床的科创工作是近年的热点工作,从今天演讲的分享中,大家一致认同,从整合资源的角度出发,临床医学研究院为医院围绕临床问题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建立了顺畅的工作机制,构成重要的依托。当然这项工作离不开与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不管是药物还是器械,产业的支持都非常重要。有关临床研究病房这项工作的推进,他表示, 北京等先行地区的政策、经验等也十分值得上海学习。
朱正飞主任表示,“诊疗一体化”的提法是针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乃至当前临床诊断和治疗之间存在割裂的现状而言的。当然,为破除部门之间的分隔,当前各家医院都在探索和强化多学科协作。他还坦言,临床医生对新的诊疗与诊断技术,从认识到了解到熟悉,需要经过一个过程,这就需要科室内部大家相互交流与学习,学科带头人的倡导非常重要。研究型病房的建设方面,他表示其中内核的软件、 SOP流程等非常重要,需要多汲取先行者的经验,而临床研究项目的发起与转化中,资金的支持很重要。
朱宏处长表示,当前学科的布局以专科为核心,诊断和治疗方面都有赖于专科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做到一体化诊疗,让诊断和治疗有更好的顺延度与一致性,以患者为中心,这需要进行体系性的变革。而当前对服务项目和定价的考虑时机偏早,这需要落实到成熟的实践模式,当更多的部门参与,处置的流程有根本性的变化,定价体系则完全不同了,这套体系应该既有利于患者,也有助于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赵昊处长主要介绍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MDT 促进诊疗一体化的实践经验。他表示,自2018年起,医院围绕胸部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甲状腺、乳腺疾病等 大力推进MDT诊疗,在门诊区域进行了外科、内科诊区设置等七大布局,为门诊MDT患者设置医技检查绿色通道等。病房MDT,则逐步去行政化,由各亚专业科主任担任轮值主席主持MDT诊疗的质控会议,夯实多学科联合查房,让各病种联合诊疗团队的成员固定下来,通过高效融合,提升了诊疗效率,降低了次均费用。
江苏省人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柴怡总结表示,一体化诊疗是肿瘤防治的大智慧,也是未来发展的大基调。今天的会议内容十分丰富,每位嘉宾都带来了紧贴医院管理实践的宝贵经验,无论是大环境分析,还是内部探索,都为观众带来深深的启迪。